English

韩国泰东古典研究所闻见记

1998-08-0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出汉城往东约60公里,便到了京畿道南杨州市水洞面芝屯里。这里群山环抱,满目苍翠,一条名叫“芝川”的小溪在山谷中蜿蜒流淌。芝川南侧的台地上,耸立着一座红色建筑物,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泰东古典研究所。它的创始人、现任所长是韩国著名的学者、书法家任昌淳先生。

60年代初,韩国爆发了反对朴正熙独裁统治的大规模学生运动,渴望民主自由的任昌淳先生也积极投身其中。朴正熙集团残酷地镇压了学生运动后,强令一些支持学生运动的教授立即退休,任先生也在其中,当时他还不到50岁。

离开了学校,失去了讲台,但拳拳报国之心犹在。任先生穷且益坚,处涸辙以犹欢,他决定用开设汉文讲修馆的形式来为国家培养学术人才。1963年,任先生在汉城公开招生讲学,主要课程有汉文文法、古典讲读等,来者不拘学历,不限年龄,没有固定的学制,有志于古典学习即可。任先生以他深厚的汉学功底深入浅出,举重若轻,循循善诱,因而受到热烈欢迎,弟子日益增多。于是,任先生在芝屯里购置了一块土地,按照韩国农村传统的建筑样式,盖了四座平房,名为“芝谷书堂”。从1976年起,书堂正式定名为“泰东古典研究所”,并开始向正规化方向发展:每年限招10名学生,学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,男生不得超过28岁,女生不得超过25岁,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,年龄可适当放宽。入学必须经过严格考试,考试科目有英语、汉文、论述、面试等。学制三年。被录取者,由研究所提供学费等。为了保证学习质量,学员必须在研究所集中学习和食宿。开设的课程,以汉文古典为主,一年级有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(即“四书”);二年级有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、《周易》;三年级有《左传》、《庄子》、《礼记》。

教学采取教师逐字诠讲、学生讨论以及报告研究心得相结合的方法。作为一项最起码的要求,所里规定,每位学生必须在第一年背诵“四书”。“四书”中《孟子》篇幅最长,可以分两次背完(一次需四小时左右),其余都必须一次背完。我在泰东古典研究所生活期间,每日至夜半,四邻诵经之声不绝于耳。每日清晨,晨曦之中又传来琅琅书声。他们的背诵是名副其实的,即用“诵”的形式来背,如同古代中国的书生那样,抑扬顿挫,有声有调,这种方式有助于记忆。据说,目前中、韩、日三国,泰东古典研究所是唯一保留古代读书方式的地方。我曾经循着书声敲开过几位学生的房门,想看看他们怎样读书,他们都是盘腿坐在地板上,面前的小几上有一块大致呈45度斜面的书板,书就搁在上面,旁边是大杯的茶或咖啡,看来常有念得口干舌燥的时候。

在泰东古典研究所,一些学生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1994年初,我第一次到这里访问,曾见到一位女学生,她是精神文化研究院(相当于我国的社会科学院)博士班毕业生,相谈之下,方知她不仅已背完了“四书”,而且背完了《尚书》,这令我惊愕不已。《尚书》是中国古代“五经”之一,内容多为夏、商、周三代文诰,文字极其古奥,自古有“殷盘周诰,诘屈聱牙”之叹,意思是连诵读都很困难,而她居然全书背了下来,这不能不令人钦佩她的勇气和毅力。申承容同学是汉城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,经济与古典,似乎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,我曾经很奇怪地问过他,为什么要来学古典?他说:“经济形势瞬息万变,极其复杂,而古典含有很高深的哲理,可以提高我的洞察力。”我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。

如今,任昌淳先生已及耄耋之年,但精神?烁,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“太老师”。太老师讲课,不讲排场,不要学生鼓掌欢迎,不要学生起立,到了钟点,上台便讲。他学识渊博,成语典故、诗文联语,信手拈来。如讲《长恨歌》,先说选自《长庆集》;再说有元氏《长庆集》与白氏《长庆集》之别,前者为元稹(字徽之)所作,后者方为白居易所作,长庆为唐穆宗年号,故名;又说白居易字香山,得名于庐山香炉峰,云云,如数家珍。诠释古制必联系朝鲜,如《滕王阁序》有“星分翼轸”语,太老师说朝鲜的分野为箕尾;《北山移文》有“希踪三辅豪”语,太老师说,三辅指汉武帝时的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,犹今言“卫星城市”,古代汉城的卫星城为开城、江华、广州、水原。皆于不经意处传其学识。太老师讲课,深入浅出,生动诙谐,席间不时爆发出笑声,看来颇受学生欢迎。

每年秋天,泰东古典研究所的学生都要按照教学计划,到各地寻访古迹,时间约三天左右。1996年秋,我随学生到忠清南道和全罗北道考察。太老师亲自带学生前往,并担任讲解,在参观韩国著名学者金正喜(阮堂)的遗迹时,他甚至登上山坡,寻找石壁上的刻石文字,详加讲解,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